时装界的全速加快化是否是作茧自缚,将自己推向一个极端?当业内执迷于讨论即秀即买的未来和“没人愿意花上6个月时间等待新系列上市”的时候。当代设计师品牌推出复刻款或旧作或许给目前全速加快的时装界抛出另外一个问题:留给顾客消化一个系列的时间又有多少?
Acne Archive快闪网站上出售的男装过季旧作 图片来源:esquire.com
在过去一个月内,我们先后介绍了Grailed这个C2C式的当代设计师品牌档案款交易平台和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售卖COMME des GARÇONS等品牌旧作的店铺Dot COMME。在大多数时装品牌都将注意力转移到民主化的大众市场时,过去一向呈小众化的时装中坚分子似乎越来越被冷落,从而促进了这些民间平台的逆向流行。
但这股风潮并不仅仅存在于民间。目前,Vetements、Acne Studios和Helmut Lang都以不同形式推出复刻款、旧作以及档案款。
Vetements 2014秋冬处女作系列
Vetements决定复刻其2014秋冬这个处女系列。这个如今火爆程度令人咋舌的品牌,其初试啼声的作品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并未采取时装秀形式发布,仅仅是拍摄了一组Lookbook,支付给工作人员的报酬则是免费的衣物——但在两年多之前,那些印着Vetements字样的衣服并不受欢迎,也没有几个买手和零售商愿意为其下高额订单。
重新推出的Vetements 2014秋冬系复刻系列
俗话说十年河西十年河东,但Vetements仅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摇身一变成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品牌。而为了助阵已转型电商的Style.com的上线,Demna Gvasalia和负责品牌运营的弟弟Guram重新推出了2014秋冬系列,并邀请摄影师Oliver Hadlee Pearch和模特Maud Escudie在Demna Gvasalia位于巴黎的公寓中力求复制当年之景。与此同时,Vetements的官方网站也被重新设计成了旧版Style.com——如果你曾经是这个网站的忠实用户,现在打开http://vetementswebsite.com/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熟悉感。
改版后的Vetements官网,同样复刻转型电商前的style.com
人人热议的“创新“并非是Vetements的根基所在。从处女系列开始,这个品牌标志性的惯用手法便已经呈现倪端(过长的袖子、打火机造型的高跟鞋鞋跟、高耸的肩线等),但面对今非昔比的境况,复刻首个系列如同推出胶囊系列一般,如果不涉及特殊面料和工艺,那么复刻过往作品的成本往往低于推出新系列,而Vetements对零售上渠道、起订额以及价格的控制,也足以让复刻系列拥有不亚于新款的吸引力。
Acne Studios针对美国地区用户推出的、销售过往旧作的网上快闪店“Acne Archive”
Acne Archive网站上贩售的女装部分过季旧作,由于该网站限时48小时开放,所以在页面最上面还附有倒数计时
如果你去过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的Acne Studios过季打折店,或者是曾在09年于德国汉堡等地开设的Archive快闪店,一定会留意到该品牌以“Acne Archive”的店名取代常见的“Outlet”(奥特莱斯)的做法。目前,Acne Studios将此概念延续到了网络上——针对美国地区用户、名为“Acne Archive”的过季作品在线购物网站,以最低2.5折的价格销售品牌在过往几季的男女时装、配饰库存,并且限时48小时开放。
位于哥本哈根的Acne Archive
当业界普遍担心开设过多的奥特莱斯清仓店会影响品牌形象和正价货品的销售时,Acne Studios这个偷梁换柱式的做法,将“旧货”转化为“档案款”,避免前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用限时限量的手段刺激购买欲望。
Helmut Lang 2004春夏男装系列
Helmut Lang 2004秋冬女装系列
堪称上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的Helmut Lang在隐退后,影响力不减当年:在Grailed、eBay等平台上,他在位期间的作品仍旧是大量拥趸苦苦寻求的目标——特别是由于2010年纽约工作室失火、转型艺术家后的Helmut Lang将旧作销毁制成雕塑作品“Make it hard”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该品牌的库存几乎全军覆灭后。
但对于其支持者而言,一场重温旧梦的机会即将到来:着重设计师品牌古董、档案款作品收集、售卖的商家Resurrection Vintage将于11月15日在位于纽约、洛杉矶的两家门店和官网上展开名为“Helmut Lang: Artifacts”的档案旧作销售,其中包括该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5年设计师宣布离任期间的大量珍贵秀款成衣和配饰。
当业内执迷于讨论即秀即买的未来和“没人愿意花上6个月时间等待新系列上市”的时候,推出复刻款或旧作或许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留给顾客消化一个系列的时间又有多少?时装界的全速加快化是否是作茧自缚,将自己推向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