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历史的时装周 抢破头的排头都有谁坐

2016-09-24 12:56:00 吉良先生

转眼间时间已经是2016年的9月。2017春夏时装周进程已经快到一半,这一季一季的略过,对于时装领域媒体人以及部分明星来说,是比春夏秋冬的交替更能代表光阴飞逝的衡量刻度。

时装周还是时装周,似乎没什么变化,但其实一直在变。

不变的,是每季都让整个时装行业严阵以待的气氛,以及把时髦摆在台面上让全世界跟风的姿态。

变的却更多: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搞起了在线直播;

台上走秀的衣服在秀结束后立刻就可以买;

不管哪国的明星,都开始喜欢去时装周镀金;

连坐在头排的客人也都换了一拨又一拨……

当纽约时装周的官方赞助商美宝莲(Maybelline New York)将来自全球各地的18位最具影响力的网红,都带到了时装周前排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

时装周本就是顺应时代而发生改变的。

在任何时代,头排客都是时装周乃至任何一场秀的标志性风景。

无论你是否懂行,也都能够从这些坐在前两排的人身上,嗅出许多信息来:

这场秀重不重要?

到底是办给谁看的?

业内是不是承认这场秀的水准?

品牌或者设计师本人的人缘如何……

所以头排客当然是最有看点的存在。

时装史上最早的时装秀应该是Charles Worth举办的,这位被誉为“高定之父”的设计师早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让自己店里年轻貌美的女店员穿上新款服饰,在沙龙里向贵妇们进行展示。

这被誉为是当代高级时装秀的雏形。

所以可以看出,当世界上第一场时装秀出现的时候,那时的头排客,其实就是能够消费得起高级时装的客人们。

除了这些贵妇,不会再有其他人能够加入。

到了1914年,真正意义上的时装秀终于出现了,不过却并非诞生在时装之都巴黎,而是在芝加哥。

相较于动辄繁复奢华的高定时装,美国人把Ready to Wear的理念发扬光大,芝加哥是那个时候全球成衣制造业的中心。因此这场秀雇佣了多达100名模特,一共展示了多达250套高级成衣——这在当时的时尚界引发了轰动。

随后,定时举办时装秀就逐渐成为了高级时装行业的常态。

巴黎设计师Jean Patou将美国人办秀的理念予以继承,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向社会招募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来穿他设计的衣服展示给客人看——他的举动就造成了历史上第一代专职模特的诞生。

最初这些女孩子也仍然是在沙龙里向阔太太们展示新装:

后来Jean Patou还特意举办更大规模的公开时装秀,允许更多客人来欣赏最新款式的设计:

时装秀的概念由此得到新的延伸——不再只是拘泥于私密的沙龙聚会,而是逐渐向更多人开放。

然而,能够坐在头排的,依然是出手阔绰的贵妇阔太们。

1947年,Christian Dior举办了第一场时装秀,常年支持他的客人们为了争取到第一排的位置而不择手段。

这场秀只有一个摄影师负责记录瞬间,来的客人几乎全是巴黎名流,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的位置。

然而Dior先生也同样让时装秀发生了变化,当时美国版《Harper’s BAZAAR》主编Carmel Snow为Dior的首场秀命名为“NewLook”,并热情地将Dior的作品介绍给美国人。

Christian Dior先生热烈欢迎她来看自己的秀,并把她奉为头排贵宾。

Coco Chanel的时装屋在战后重启,也是Carmel Snow带头在谢幕时起身鼓掌的。

从这个时期开始,专业的时装杂志编辑,也成了时装秀上的常客。

戴面纱的这位女士,是1951年在观赏Dior大秀的《VOGUE》时装编辑Bettina Ballard。在时装编辑成为了时装秀重要客人之后,几本最有影响力的时尚杂志都会派出最有影响力的编辑,飞往巴黎看秀。

1955年,在Dior的秀上,除了坐在头排中间位置的Carmel Snow之外,还出现了更多专业编辑的身影:

《Harper’s BAZAAR》的编辑Marie Louise Bousquet——Coco Chanel曾说她长得像只猴子……

以及美国版《VOGUE》艺术总监Alexander Liberman——他坐在第二排。

在整个50年代里,时装秀逐渐成为了上流社会最喜爱的时尚聚会。贵妇们会为了参加一场时装秀而盛装打扮,而她们当然也出手豪阔,一旦在秀上看到了喜欢的新衣,就会立刻找设计师下订单。

值得留意的是,这个时期的时装秀头排,没有邀请过任何一个明星以及名人——除非她们自己就是这个品牌的大客户。

比周围要高出一截的伸展台也在50年代迅速流行起来,这样的目的是能够让客人们可以看清模特们身上衣服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脚上的鞋子。

这是Emilio Pucci于1957年在伦敦举办的秀,头排仍然是阔太们的专属位置。除非杂志主编,否则一般的时尚编辑也只能坐在角落或者相对偏僻的位置。